2月8日工信部官方微博“工信微报”转发了央视关于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的一段采访,并表示,实际上,中国口罩生产秒速,仅需0.5秒/只,然而,一个解析消毒的标准流程,需要7天到半个月。
“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那批次口罩,可能今天刚刚上市!”
一大波大量口罩正在路上
“工信微报”指出,医用口罩,采用环氧乙烷灭菌,灭菌之后,口罩上会有环氧乙烷残留,不但刺激呼吸道,还有致癌物,必须通过解析方式,使残留的环氧乙烷释放,达到安全含量标准,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上市。
“如此来看,近期将会有大量口罩上市。”
据媒体报道,2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介绍,中国口罩产能约为每天2000万只,目前产能恢复率60%以上,对于非常紧缺的口罩等物资,工信部正全力动员企业克服春节假期和疫情扩散等难度,尽快复工复产。
2月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介绍,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已经达到1480.6万只,比前一日环比增长3.1%,产能利用率达到了67%,环比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最紧缺的N95口罩已经达到11.6万只,环比增长48%。其他的医用口罩日产量998万只,环比增长36%。
“总体看,口罩产量呈现持续上升势头,尤其是防治一线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优先保障,增速更快。对于一些企业担心将来产能过剩的问题,我们再次强调,疫情过后富余的产量,政府将进行收储,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组织生产。”郝福庆表示。
据湖北之声2月8日消息,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表示,2月8日省内企业自产N95口罩超过12万只,预计下周可实现N95口罩自产自足,供需矛盾大大缓解。
据悉,中国拥有全球近一半的口罩产能,2015-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口罩产业高速发展,产值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上。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口罩产量超过50亿只,产值达到102.35亿元。其中,可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高达54%。
还有进口口罩
除了国内加大生产,中国还会进口口罩。
在前述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综合司司长金海称,1月24日以来,从进口的疫情物资的品类来看,其中有77.3%是防护用品,共有3.67亿件,价值9.4亿元。
这些物资中主要包括口罩3.28亿只、防护服385.4万件、护目镜62万副。医疗器械共45.3万件,价值707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不少是捐助物资。金海称,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占了60.4%,捐助的物资占了23.5%,捐赠物资共计8776.4万件,价值2.86亿元,主要包括口罩7179.9万只、防护服153.3万件、护目镜33.7万副。
另外,金海称,从今年1月30日以来,每天进口的疫情防护物资金额基本上保持在1.5亿元以上,所以进口的量都保持在这个稳定的量上。
当然,比起进口口罩,加大生产才是治本之策。近日,“玻璃大王”曹德旺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就表示,在抗击肺炎的战役中,他动员福耀集团海外的员工去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到处去买口罩,后来才意识到可买的数量有限。曹德旺说,按照市场规则,市场会根据需求和供给来做平衡,在国外口罩市场的总供给数量是有限的。
曹德旺呼吁,要科学防疫。没有生病或特殊场合不要戴口罩,要把口罩留出来给最需要口罩的医务人员和感染者。
世卫组织:全球口罩等防护用具面临长期短缺
当地时间2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新冠肺炎疫情召开新闻发布会并指出,疫情的爆发造成全球范围内口罩、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具(PPE)面临长期短缺。
据观察者网,发布会上,WHO总干事谭德赛先介绍了疫情在中国的最新情况,表示中国报告的确诊病例正在减少,“这是个好消息,不过,我们也不应过于乐观。”
随后,谭德赛谈到了全球个人防护用具严重不足的问题,“全世界面对的是,个人防护用具市场正经受严重干扰。”
“需求量比正常时期上涨了100倍,价格上涨了20倍。”
“在患者护理之外不恰当地广泛使用防护用具,使短缺情况进一步恶化。结果库存用尽,积累的订单达到四到六个月。目前全球口罩和呼吸器的存量不足以满足WHO及其伙伴的需要。WHO估计,全球前线的医护人员需要的护具量大约占市场总量的7-10%。对于部分供应更紧张的地方而言,这一数字可能更高。中国的前线医护人员尤其需要更多PPE供应。”
谭德赛表示,他已经于当天下午与防护用具供应链的成员进行了沟通,目前供应链正着力解决外科口罩供给问题,因为口罩的“需求量和市场压力都极大”。
“PPE供应量十分有限,我们需要保证最需要的地方的最需要的人优先拿到。”
谭德赛指出,WHO不鼓励疫情传播不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囤积相关医疗用具。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彼此的安全。”
WHO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也在发布会上表示,供应短缺的问题并不好解决,因为涉及到生产商、经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跨越公共和私营部门。
“我们不仅需要各国间的团结,也需要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团结,才能确保未来不会出现,医护工作者被迫在没有防护用具的情况下照顾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