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满意度提升 国外企业有信心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成效获国内外认可
本报讯 7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透露,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相关部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知识产权社会满意度持续提升,国外企业在华申请商标及专利数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效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的认可。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赵刚介绍,调查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由2012年的63.69分提升到2018年的76.88分。中国欧盟商会5月发布的2019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585家在华欧盟企业约六成认为中国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力度明显加大。美国商会3月发布的国际知识产权指数报告指出,中国在改善网络销售环境、药品专利执法等方面的成绩尤其突出。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赵刚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外在华申请的专利和商标的数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专利同比增长8.6%,商标同比增长15.4%,延续逐年增长的势头。知识产权与贸易紧密相连,数字增长说明我国的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包括知识产权制度运行良好,说明国外企业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是有信心的。
赵刚介绍,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积极推进《专利法》修改进程,推进《商标法》新一轮全面修改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等行政法规的修订,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在强化行政及司法保护方面,加快制定完善侵权假冒判断标准,深入开展执法专项行动,做好各执法维权环节之间的衔接机制建设和相关法律服务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典型的宣传和反面典型的曝光。在审查方面,将加快智能化系统建设,确保年底前实现将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至17.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压至5个月以内的目标。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将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双边、周边、小多边、多边“四边联动、协调推进”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新格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介绍了前不久成立的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的情况。他说,中国正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和诉讼明显增多。成立应对指导中心,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目标是聚焦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快建立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的指导和协助机制。
据张志成介绍,指导中心主要有两项任务和职能:一是更大力度地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合作,指导和服务企业在海外维权,做企业海外维权的“服务器”。二是更大力度地普及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指导和服务企业全面了解和充分尊重他国知识产权制度规则,做海外规则的“扩音器”和企业国际化发展知识产权能力提升的“助推器”。未来,有相关需求的企业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电话和窗口3个途径寻求指导中心的帮助。
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司长宋建华介绍了该局在建立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制度方面取得的进展。她说,2018年12月,《专利法修正案(草案)》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对故意侵犯专利权的行为规定了一到五倍的惩罚性赔偿,并将法定赔偿额从“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提高到“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该局正在积极配合立法部门对征求意见进行整理、论证,并就一些重要问题作解释说明。
宋建华说,4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商标法修正案(草案)》,将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额由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提高到一倍以上五倍以下,并将法定赔偿额的上限“从三百万元提高到五百万元”。关于《商标法》修改的内容,有一些需要从下位法规和部门规章角度细化。国家知识产权局研究起草了《关于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的若干规定》,已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后将通过规章制定程序尽快发布出台。
□龙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