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问题地图”已刻不容缓

2019-08-16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 唐卫毅

近5年来,全国共开展针对问题地图的执法行动11000多次,但是,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等“问题地图”仍然屡禁不止。为此,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国家14部门宣布,将开展为期5个月的全覆盖排查整治“问题地图”专项行动。

(据8月22日《法制日报》)

所谓地图,是按一定的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图形。同时,地图也是一个国家领土主权和主权的重要标识。从地图的职能和安全性上看,应当具有制作和发布的唯一性和权威性。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公众应用地图的不断增多,各类地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地图市场也正如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吸引着众多单位和个人去“分享”。比如,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介绍,目前我国地图市场快速扩张、繁荣发展。2012年以来,每年公开出版的地图约2000多种,近3亿册幅。仅2016年,导航电子地图就完成服务总值66亿元,具有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的测绘资质单位完成服务总值达282亿元。

过去,由于交通不发达,私家机动车少,以及信息技术应用不广泛,公众对地图的认识和应用也比较少。在地图市场上,基本上也都是由国家专属部门出版发行地图,未曾有其他的五花八门的地图在市场上流行。但是如今,各类“山寨”地图在市场上大量涌现,就带来了众多的现实问题,比如,全覆盖排查整治“问题地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就明确指出,有的地图漏划、错划我国重要岛屿、国界线等,危及国家主权;有的在互联网中上传、标注敏感和涉密信息,公开登载、非法交易涉密地图等,危及国家安全;有的对相关国家和地区不按我国政治外交主张进行标示,以及非法测图、编图、提供地图服务等,损害国家利益。特别是一些互联网刊载的、自媒体发布的“问题地图”,分布广、传播快、危害大,性质十分恶劣,案件触目惊心,必须高度重视、重拳出击、彻底整治。

其实,对于市场上出现的大量“问题地图”,这些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清理整治。比如,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透露,自2012年以来,全国共开展执法行动1.1万次,查处相关案件近1000起,收缴各类违法违规地图产品逾20万余件,完成1000余个存在“问题地图”网站的处置,可以说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但是,上述数字也表明,由于我国地图市场越来越大、需求和应用也越来越广,“问题地图”正在大量出产和应用,尤其是网络和自媒体发布的“问题地图”,更是分布广、传播快、危害大,这个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回避的地步。此次14部门将开展为期5个月的全覆盖排查整治“问题地图”专项行动,笔者以为,这无疑是在向“问题地图”果断亮剑,目的是集中治理和规范地图市场,清理各类“问题地图”,让“问题地图”不再滥竽充数。

当然,鉴于目前“问题地图”范围广、存量大、使用率高等问题,整治“问题地图”,既不能“挠痒痒”,也不能“一阵风”,重在整治之后,重树国家地图的唯一性和权威性,也就是说,除了国家授权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测量、绘制、印制、发布地图,并且要建立动态监管的机制,发现“问题地图”,及时打击整治。同时,对参与地图制作发行的单位,要严格资质审核,切实把“问题地图”阻挡在进入市场之前。唯有如此,才能终止地图市场乱象,让“问题地图”从市场中销声匿迹。 《中国质量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