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来 等一等灵魂

2019-08-16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杨春艳

年少时看武侠小说,常发现这样的情节:某位名不见经传的少年,在深山老林或荒僻洞穴里,独自练功数年,一旦出山,即有如横空出世,威震武林,成为数一数二的大师级人物。

那时对于所谓“闭关”修炼,认识肤浅,也没有深入延展的进一步思考。如今,随手翻看一些大师的人生履历,常能发现,他们亦有“闭关”的经历。

张大千有感于敦煌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曾花上三年时间,倾家荡产,每天一早就进窟,晚上才回,在洞窟里临摹敦煌壁画。在此期间,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却仍然乐此不疲、如痴如醉。经此三年,他不仅成为传统绘画的集大成者,更成为延续者和开拓者。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令徐悲鸿都不禁感叹: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

又有林清玄,当代华语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35岁的时候,推掉一切事务,前往一座寺庙,闭关三年。三年之后,再出的散文,气象博大,慈悲无限,写作于他,已能达随心所欲之境。正如武功练到最高境界的宗师,任一平常招式,由他随手使来,都能有出神入化的妙处。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的说法,两个圣人指的是孔子和王明阳,另半个是曾国藩。孔子事迹已不可考,但王明阳和曾国藩则几乎都有“闭关悟道”的经历。

时任兵部主事的王明阳因开罪宦官刘瑾,被廷杖40大板,并发配到蛮荒之地龙场,其自身的愤懑、孤寂、悲戚可想而知,绝望到只是活着等死而已。但是当他在龙场附近的一个山洞里闭关沉思时,他的心境竟然渐渐由烦转静,更是因此而悟得了使他名扬天下、名垂千古的心学。

曾国藩亦有和王明阳相似的经历,由于其在官场上刚直强硬,得罪不少人,致使工作极难开展,趁着父亲病逝,干脆辞官回家。在他闲居的两年里,沉下来通读老庄,认识到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再出来为官时,秉承外圆内方、以柔克刚的为官之道,开创了内圣外王的圣人大业。

无论中外,这样的例子都不少。

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离群索居了两年零两个月,才有了《瓦尔登湖》。

尼采在辞去教授职位后,独自一人偏居一隅,长达十年。在极度的孤独沉思中,诞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哲学名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闭关,就是这个“等灵魂”的过程,而且是专门停下来,认认真真地等灵魂。艺术家经此过程,沉淀出了自己的艺术结晶;圣人经此过程,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很多时候,正是通过闭关,这些人拉开了和平常人的距离,成为一个不凡的人,一个大师。

闭关是抛开世事纷扰,深深地向内探寻。一般人总是花那么多时间甚至一辈子去面对外部世界。殊不知,面对自己,梳理升华内在,也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退一步讲,我们普通人即便没有整块的时间拿来闭关,每天抽出一点独处的时间,写几页日记,看几页书,过一点精神生活,相比总是虚浮于生活表面的人,人生的质量也会大大不同。

《中国国门时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