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装修勿轻信“低价”“全包”

2019-08-16        

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陈晓莹 记者李青山)记者近日获悉,广州市消委会去年共受理有关房屋装修服务的投诉2044起,涉及多家线下家居装修公司及部分新兴的线上装修服务平台。消费者投诉的内容主要是合同问题、售后服务、质量问题,和商家“跑路”、纠纷产生后经营者故意拖延不解决。

李先生家中墙壁和天花有滴漏现象,通过58同城App输入“防水补漏”,搜索到广东盾牌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曾用名广州盾牌建筑防水有限公司)。据页面介绍,该公司是“钻石12级商家,在广州房屋维修/防水的235名商家中排名第10,打败了95.7%的商家”。李先生认为该公司比较靠谱,便点击App页面右下角的电话按钮,很快就与一位自称该公司负责人的吴某取得联系。第二天,吴某派了一名陆姓的师傅上门承揽工程,并与李先生签署《保修合同书》。双方约定对外墙作修补,且工程保修期为5年。施工当天,陆师傅突然提出要去与楼上的住户协商太麻烦,提议直接在室内修补即可。李先生认为对方是专业人士,便同意了方案。

不料,实际施工效果与之前承诺相差甚远,李先生深感不满:“装修师傅将卧室内和客厅的墙都钻得不堪入目,还进行了灌浆,但浆却入不了墙,全都反溢出来。”更让李先生烦心的是,在与施工方协商的过程中,广州遭遇台风“山竹”,他的房间因此被水浸,导致木地板开裂。当李先生打算与对方继续沟通损失时,发现号码已被“拉黑”。

广州市消委会受理上述投诉后,与吴某取得联系。吴某回应称不负责,有问题可找装修的师傅。工作人员联系到陆师傅。对方回复称,对这个工程没有印象,要查查再说。此后,工作人员再拨打陆师傅的电话,均无法接通。

像李先生这样,因欠缺家装知识而吃亏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广州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

不要盲目相信“低价”“全包”等广告宣传,也不要仅凭单一信息去选择装修公司,应先查看企业是否有正规的营业执照,是否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具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承包范围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等。建议消费者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看相关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是否有按时参加企业年报、有无行政处罚记录、有无失信信息等。

在签订合同时,应详细审查施工方案、施工工期及验收程序的说明,还要留意材料明细表上是否有对品牌、价格、材质和尺寸进行注明,并应约定好保修期及违约金的赔付比例。纠纷产生后,积极收集证据,及时主张权利,避免因证据不足或已过诉讼时效而造成损失。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