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海关筑牢口岸检疫防线严防重大疫情传入

2020-01-17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法制日报

全国海关筑牢口岸检疫防线严防重大疫情传入

新疾病与传播区域之间只有一个航班距离

今年1月至7月,全国海关入境检疫检出传染病病例12565例,同比增长8.62%,首次检出寨卡病毒病和基孔肯雅热合并感染病例,多次检出霍乱、寨卡等重大传染病病例。而世界范围内鼠疫、霍乱、黄热病等传统传染病疫情时有暴发,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等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涌现,随时可能成为传染病领域的“黑天鹅”“灰犀牛”,给全球公共卫生及中国海关带来严峻挑战。

□ 本报记者 蔡岩红

“当前,全球公共卫生形势十分复杂严峻。全球贸易的加速发展、交通网络的愈发便捷、人员往来的日益频繁,使得任何一种新疾病与传播区域之间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海关总署副署长张际文近日在重庆举办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现场如是说。

《法制日报》记者从海关总署获悉,今年1月至7月,全国海关入境检疫检出传染病病例12565例,同比增长8.62%,首次检出寨卡病毒病和基孔肯雅热合并感染病例,多次检出霍乱、寨卡等重大传染病病例。而世界范围内鼠疫、霍乱、黄热病等传统传染病疫情时有暴发,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等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涌现,随时可能成为传染病领域的“黑天鹅”“灰犀牛”,给全球公共卫生及中国海关带来严峻挑战。

疫情形势空前严峻

人类历史发展脉络中,与传染病的抗争是一条永恒的主线。

天花、鼠疫、霍乱等传染病都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造成数以亿计的人员伤亡,令人闻之色变,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

据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处长许凤介绍说,进入21世纪,各种传染病造成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反而随着世界交通便利化的提高,传染病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近几年,全球传染病疫情此起彼伏,新发再发传染病每年出现1至2个,疫情暴发频次越来越密、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危害程度越来越深、输入风险越来越大,使全球公共卫生形势空前严峻。

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非洲3个国家暴发,带来的恐惧和旅行限制几乎瘫痪了整个世界。

2015年,1名感染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商务旅客返回韩国,迅速传染186人,造成38人死亡,1.7万人被隔离,导致韩国卫生系统和社会紊乱,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0.9%,总统被迫取消访美行程,疫情还波及到我国。

2016年,寨卡病毒病在非洲和亚洲沉寂了60年后,突然在巴西流行,并不断跨境传播。因寨卡病毒可引发新生儿小头症,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其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今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刚果(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传播风险加剧,防控压力增大。

许凤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网监测信息涉及68种传染病、140个国家和地区。从发生范围看,除流感外,流行较广的是麻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霍乱和疟疾;从危害程度看,病死率较高的是肺鼠疫、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拉沙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从流行区域看,非洲主要流行埃博拉出血热、鼠疫、霍乱、黄热病、拉沙热和裂谷热,亚洲主要流行霍乱、中东呼吸综合征和登革热,美洲和欧洲主要流行登革热和麻疹。

检出传染病上万例

各种传染病不仅对人民健康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也对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造成极大冲击。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全球贸易的加速发展、交通网络的愈发便捷、人员往来的日益频繁,人类在疫病面前,前所未有地结成了“命运共同体”。

为此,全国海关筑牢口岸检疫防线,严防重大疫情传入。今年1至7月全国海关入境检疫检出传染病病例12565例。

6月10日,宁波机场海关工作人员发现来自曼谷的一架航班中多名旅客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海关关员立即开展现场排查处置,发现属于同一旅游团的15名旅客出现了消化道感染症状,工作人员在采集血液等样本后,发放就诊方便卡,嘱其尽快就医后放行。6月14日,宁波保健中心反馈3名旅客肠溶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阳性。海关立即电话告知旅客检测结果,建议其前往医院作进一步复查和诊治,并将处置情况上报宁波市政府,通报宁波市卫健委。同时,加强与旅游管理部门协作,及时向各旅行社发布预警,要求近期赴泰旅游团队关注相关疫情并作出旅游线路调整。

7月1日,昆明海关在长水机场口岸自缅甸入境人员中发现1名中国籍男性旅客体温偏高,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对该旅客进行体温复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经排查该旅客腋温为37.7℃,并伴有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工作人员初步判断可能感染蚊媒传染病,遂第一时间采集血样送检。7月2日,云南保健中心检出该旅客寨卡病毒核酸阳性。海关立即电话通知患者,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同时将情况通报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月11日,一架来自肯尼亚的航班向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申报1名刚果(金)女性旅客在飞行途中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海关人员判定为埃博拉出血热可疑病例。海关第一时间启动联防联控机制和应急预案,做好防护、消毒措施;隔离该旅客,并联系地方医疗机构对其进行转院,同时连夜送样并启动24小时备检机制。次日,技术中心卫生检疫实验室(P3)报告排除埃博拉病毒病嫌疑。

防范化解卫生风险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具体到海关卫生检疫工作,就是要坚持严防重大疫情、严把国门安全的底线思维,坚决防范化解口岸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隐患。”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司长林伟说。

2018年4月,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统一部署,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机构改革后,海关监管职责更多,监管范围更广,监管链条更长,维护国门安全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大,给海关卫生检疫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严防重大疫情传入,筑牢口岸检疫防线,海关卫生检疫探索“关口前移”模式,选派精兵强将,赴境外开展疫情防控,不断完善境外传染病监测体系。严格口岸检疫查验,做到逢疑必查、逢警必处,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实施精准检疫工程,开展重点口岸病媒生物跨境联合监测,实施口岸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抽检计划,不断完善口岸卫生检疫防控体系。

针对外派劳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提升国际旅行健康服务,海关不断完善国际旅行健康服务体系。近年来,妥善处置了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病等重大疫情,守住了国门。检出我国首例、全球第二例弹状病毒感染病例,检出国内未见的黄热病毒、寨卡病毒、裂谷热病毒、库波热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6种新病毒,实现了疫情检出“绝对量”和“含金量”双提升。

为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主动服务发展大局。海关实行优化特殊物品审批流程,5日办结率达95%。实施风险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减轻企业负担,支持生物医药科研和产业发展。口岸卫生许可“二证合一”,取消国境口岸储存场地卫生许可,实现13项卫生检疫政务服务事项网上运行;出色完成G20峰会、APEC会议、上合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首届进博会等重大活动保障。

全国273个国家开放口岸通过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达标验收,履行了《国际卫生条例》约定,兑现了中国承诺。宁波“全港创卫示范城市”经验被WHO向全世界推广。此外,建成了首个口岸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决策系统,实现对全球传染病、病媒生物的全面监测、自动预警、科学决策和快速反应;创全球大型船舶整船卫生处理规模之最,首次整船熏蒸十万吨级巨轮,杀灭60万只活体蜚蠊。

参与国际卫生治理,发出中国声音。海关落实卫生健康援非行动,推进援建非洲疾控中心。成立WHO《国际卫生条例》(口岸)合作中心和国际旅行卫生合作中心,积极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周边国家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卫生检疫合作,逐步建立信息互通和联合应急处置机制,为国际卫生治理和疫情防控贡献“中国经验”,展现“中国担当”。

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国海关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筑牢口岸检疫防线”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口岸疫情防控和应急演练,主动深化与各级部门的联防联控,严防传染病跨境传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