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杜燕飞)8月22日上午,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应急管理部就防汛防台风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成员、国家减灾委办公室负责人、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表示,目前,我国基层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薄弱,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设防水平较低,群众防灾避灾、自救互救知识不足,这是现状。对此,应急管理部对提高基层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行专题研究,分析近年来基层防灾减灾的经验和教训,拟从以下六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和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按照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实施九项重点工程的部署,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加快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以及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通过工程建设,切实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郑国光说。
第二,加强灾害风险隐患的普查和防治。这次浙江永嘉县滑坡、堰塞湖的惨痛教训,敲醒了警钟。许多山区的村庄沿着小溪小河而建,浙江永嘉县上游雨下的很大,山洪来的急、来的猛。同时下游发生滑坡,形成的堰塞湖进一步提升了上游水位。堰塞湖很快被冲垮,巨大水流造成了人员伤亡和失联。这说明在防御应对中还有薄弱环节。这次超强台风“利奇马”造成的人员死亡失踪2/3是由于滑坡、泥石流造成,所以,山洪地质灾害对于基层特别是许多山区是最危险的、风险最大的灾害。
“8月21日,应急管理部会同多部门正式启动了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就是要对全国各种灾害的风险底数弄得更清楚、更细一些,提前防治,该搬迁的要搬迁,如果遇到预警的话,该及时转移的必须转移,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郑国光说,“过去各地各部门也做了风险的排查,这些排查都是多少年以前的,多是单灾种的,这次是综合风险的普查和排查,做到心中有数,为自然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打下基础。”
第三,切实提高基层灾害监测预警和发布能力。要加强基层的灾害监测站网建设,加强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通过各种手段解决灾害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第四,整合基层应急资源和力量,推动应急救援救灾的力量下沉,加强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广泛开展全国综合示范社区创建,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的创建,充分整合基层应急资源和力量,推动灾害防御预案到基层,责任到村到人,全面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
第五,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节点,以及春季火灾易发期、汛期洪涝地质灾害易发期等防灾关键阶段,充分利用各种方式手段来推动防灾减灾救灾的知识普及教育。推动科普宣传进教材、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来扩大防灾减灾避灾知识的宣传覆盖面,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第六,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鼓励、支持、引导、规范效益优先、自愿自做的原则,积极推动志愿者等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全方位的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同时我们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强保险等市场机制在灾害风险防范中的作用,努力扩大灾害保险的覆盖面,提高综合的基层减灾能力。